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

財富大癲狂

剛剛看完 《財富大癲狂》,覺得同現在好似,節錄以下內容來提醒下自己

  • 「法國密西西比事件」中,法國政府透過國家支持的印度公司去收購國債。要吸引人放棄手中的國債,必要托高股價(不停收購法國的專權,如稅收,航海權), 密西西比計劃在初期取得成功,但因政府發出了更多債券,令計劃崩潰。崩潰後,法國物價大升,最終引發惡性通貨膨脹。
  • 「英國南海泡沫」中,南海公司不斷批股集資去購買國債,使公司變為國家的最大債主。但南海只是一間空殼公司,唯一的資產是不會到期的國債。它上升的原因是借用孖展概念,讓投資者以小博大,大量熱錢追逐股票,引致股價上升。但孖展概念不是免費午餐,投資者要定時還錢,投資者一旦同時還債,會吸走大量資金,銀行會因此call loan,股東因無現金,所以賣股票,當供應多咗,股價就會下跌,愈下跌,就要賣更多股票來還債,引發惡性循環。
這些手段與現在各國所用的非常相似:金融海嘯後,美國聯儲局購買銀行的股票/債券,而銀行就轉手去買國債,之前的事例全都是以高通脹告終,今次QE的結局會否一樣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8-10月的投資組合